当前位置:首页 >韩氏历史 >历史名人
《宋史》中韩氏人物
作者:中韩会   时间:2022/5/23 14:39:00    来源:    阅读次数:5393

《宋史》中韩氏人物

一、韩皇后(恭淑)

恭淑皇后韩氏(?一1200),相州(今河南安阳)人,南宋皇帝赵扩的皇后,是南宋朝中重臣侂胄同宗族人。父亲韩同卿为扬州观察使,母亲庄氏封安国夫人。韩氏于淳熙十二年(1185)八月嫁给赵扩,封新安郡夫人,晋崇国夫人,赵扩登基封为宁宗皇后,庆元六年(1200)病逝,谥曰恭淑,安葬在永茂陵园里

二、韩重赟

韩重赟,磁州武安人(今河北境内)。年轻时以武功高强作战勇敢被周世宗收归麾下当差。广顺初,补左班殿直副都知。自从世宗战高平之后,因功升迁铁骑指挥使。从征淮南,先登中流矢。后任行宫马步军都虞侯,又升任殿前司控鹤军指挥使,领虔州刺史。

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时,韩重赟参与兵变,从翎戴功升为龙捷左厢指挥使。建隆二年(961),太祖收兵权罢免王审琦军职,任韩重资为殿前都指挥使,改领义成军节度使。建隆三年,宋太祖组织壮丁数千人扩建皇城东北部,并下令按照洛阳宫殿图样式修建宫殿,由韩重赟负责督建。

乾德二年(964)秋天,黄河溃口滑州,韩重赟赞带领数十万人修筑河堤。四年,太祖在郊外举行祭祀大典,一切仪仗部署都交于韩重赟。因韩重赟屡负重任,为人妒忌,削弱了他的兵权,改为相州节度使。韩重赟于开宝七年(974)去世。韩重赟儿子韩崇州、韩崇业以荫补奉禄、崇业纳云阳公主,招驸马都尉生子允,允升为内殿承制、阁门祇侯。

三、韩令坤

韩令坤,磁州武安人。令坤年少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。周世宗即位,被授予殿前都虞侯一职。不久因赏赐他高平战功,升官做龙捷左厢都虞侯、兼任容州团练使,后又晋升本厢都指挥使、兼任泗州防御使。征讨太原时,担任行营前军都校。

北宋初年,管理天平军,加官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、同平章事。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,命令韩令坤率兵驻扎在河阳。建隆二年,改任成德军节度。乾德六年,后背疽发去世,时年四十六岁。宋太祖身穿白色丧服在讲武殿为其举行哀悼仪式,录用他的儿子韩庆朝为闲厩使、韩庆雄为闲厩副使。韩令坤有才干谋略,懂得治国之道与宋太祖赵匡胤一同在后周任职,两人关系非常好。镇守常山前后共七年,北部边境因为他的镇守得以安宁。常山人听说他已去世,非常哀伤,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可惜。

四、韩国华

韩国华,字光弼(957-1011),相州安阳人。太平兴国二年(977)进士,景德四年(1007)以太常少卿知泉州,大中祥符四年(1011)离泉。韩国华“性纯直,有时誉”。任泉州知州,深受百姓爱戴。福建梨园戏《韩国华》,讲的是他同连理爱情故事。

《宋史》中韩国华有传。他曾出使辽朝,官至右谏议大夫,泉州知州。韩国华卒于任泉州知州期满回京复命的途中,泉州人曾为悼念他而罢市。其子琚、璩、琦,后来都是宋朝栋梁之才。

五、韩丕

韩丕,字太简,华州郑(今陕西西华人)人。太宗太平兴国三年(978)进士。大理评事,通判衡州。丕幼年丧父,家庭贫困,有志于读书,善写文章。太宗赞赏他的文采,任右拾遗,后升为虞部郎中。因与宰相宋琪不睦,自请外任,调知虢州,改为职方郎中。丕出身贫寒,不善攀结权贵,不久被罢官,充集贤殿修撰,知均州。真宗即帝位后,升他为给事中,工部侍郎,还朝充史馆修撰。后又出滁州,加礼部侍郎。大中祥符二年(1009)逝世。

六、韩琦

韩琦,字稚圭,号赣叟(1008一1075),河南相州(今安阳)人,仁宗、英宗、神宗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琦清风秀骨,仁宗天启五年,时年2岁中榜眼,方唱名,太史奏:日下五色云见。左右皆贺授,将作监丞通判,入仕后任右司谏官,即以天下为己任,曾一次奏罢宰相、连疏7余事,宰相王曾赞其言“切而不迂”。仁宗宝元三年(1040)西北边事起,西夏初叛,是以而立之年出任陕西四路略安抚招讨使,与范仲淹率兵共同拒战西夏,因善带兵有智谋而与范仲淹齐名,并称“韩范”。《宋史·韩琦传》:“琦与范仲淹在兵间久,名重一时,人心归之,朝廷倚以为重,故天下称为“韩范”。西边有民谣曰:“军中有一韩,西贼闻之心胆寒;军中有一范,西贼闻之惊破胆。”西夏请和,仁宗庆历三年(1043)至五年与范仲淹、富弼同拜枢密使。为富国强兵力陈“先行七事”,主张对西夏“以和好为权宜,占守为实务”,两年后与仲淹等反对宰相晏殊之无原则妥协,因遭同烈忌毁而自请外出,知扬州,改知定州、并州,在并州时收回契丹冒占的土地,立石为界,并加强防御,所在地放赈劝耕,练兵守边,颇有治绩。

仁宗嘉佑元年(1056)至神宗即位(1067)重入政府,再拜枢密使、宰相,同平章事,爵封魏郡王、国公,执政三朝,临大事,决大议,虽处危疑之际,知无不言。任内先后辅立英宗与神宗,竭力缓和帝后矛盾,为避免皇室内争和确保最高权力和平移交作出贡献。由是与富弼同享盛名,并称“富韩”。后忿于御史中丞王陶等劾其拔扈而坚请外放,出知为相州(今安阳)、大名等地节镇;仍勤于政务,关心军国大事,深得民心。

韩琦、司马光、富弼等与王安石变法有不同意见,尤以“青苗法”为例,其法大大损坏了农民利益(见《韩琦保守派辩》一文)。对晚年生活很自慰,作诗曰:“莫嫌老圃秋容淡,而看黄花晚节香。”卒谥忠献。宋神宗皇帝御制神道碑文,并篆其额曰:“两朝顾命定策元勋。”著有《谏垣存稿》3卷、《安阳集》50卷及各种《奏议》110卷。神宗熙宁八年(1075)6月24日卒。娶尚书工部侍郎崔公立之长女、次女,分别封安国夫人崔氏和普安郡太君崔夫人,安国夫人崔氏生三子:忠彦、端彦、良彦,普安郡太君崔夫人生三子:纯彦、粹彦、嘉彦。端彦官迁右赞议大夫;纯彦官致徽猷阁直学士;粹彦为史部侍郎、龙图阁资政殿大学士;嘉彦官为瀛海军信节驸马郡使、太傅庆远军节都使,封太师、秦国公,妣神宗女齐国公主。琦著有《安阳集》124卷,《宋史》有传。

七、韩忠彦

韩忠彦(1038一1109),字师朴,安阳人。韩琦公长子。历官开封府判官,知瀛州,给事中,礼部尚书,以枢密直学士知定州,户部尚书,尚书左丞,同治密院事,知院事,门下侍郎,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,左仆射,知大名府,封仪国公。大观三年卒,享年72岁。谥文定,配享徽宗皇帝庙庭,绘像承元殿。高宗御制神道碑额曰:“世济厚德。”

八、韩亿

韩亿(972一1044),字字魏,原籍灵寿(今河北灵寿),后徙居雍丘(今河南杞县)。宋仁宗时参知政事。31岁举进士,为大理评事,因治永城县有声,入仕后历任陈州通判,率众营堤而不赋民,知相州、河北转运使,进直吏馆,知青州,以司封员外郎兼侍御使。御史中丞等职,并于景佑二年(1035)至宝元元年(1038)官拜同尚书工部侍郎,知枢密院事,参知政事,太子太保。为人正直沉稳,所至皆有治绩。不仅重视治理江河、赈济饥民,断狱决疑,以解民间疾苦,而且能居安思危。对辽夏既以安抚为主待之以礼,又注意挑选国臣将帅授以兵书以防不测。对同僚下属既严劾贪赃渎职,又不计较小过。治家尤严,生八子:纲、综、绛、绎、维、缜、纬、缅,其中有三个拜相。谥忠宪,封许国公。有文集10卷。《宋史》有传。

九、韩绛

韩绛(1012一1088),字子华,开封雍丘(今河南杞县)人,韩亿三子。1042年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、除太子中允、通判陈州。历户部判官,擢右正言、知制诰,迁龙图阁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、御史中丞。嘉佑中,历知庆州、成都府、开封府,三司使。英宗即位,迁给事中。1065年,知河南府。哲宗即位,改镇江军节度使,开府仪司三司,封康国公。1087年,以司空、检校太尉致仕。溢“献肃”。享年七十七岁。

十、韩缜

韩缜,字玉汝,开封雍丘人。考中进士,签书南京判官。仁宗由于发生水灾征求正直的言论,韩缜上疏说:“如今国家的根本没有建立,无法笼络天下人心,这是阴气盛阳气弱的征兆。”言辞十分切合事理。刘沆向朝廷推荐他有才能,任命为编修三班敕。在此之前,武臣不给亲人服丧。韩缜建议说:“三年服丧,是从古到今执行的礼制;晋襄公穿着丧服出征,是一时之事。”于是制定法令,从崇班以上听任他们服丧。任殿中侍御史。

夏人谅祚死,他的儿子秉常即位,派人请求册封。朝廷正责备夏人不尽职责,打算选派人请问使者。韩缜刚好向皇帝辞谢,神宗让他前往。韩缜到驿站问罪,使者服帖,到晚上,将奏书奉上。神宗高兴,改为陕西转运使。进人京师知审官西院、直舍人院。由于其兄长韩绛执政,改为集贤殿修撰、盐铁副使,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。曾经设宴招待客人晚上归来,让傅京力喝酒,误随入州宅,与侍妾相遇,韩缜大怒,令军校用铁杖杀死他。傅京力的妻子拿着血衣,击打登闻鼓进行上诉,由此被降职,分司南京。秦人俗语说:“宁愿遇到小虎,不要遇到玉汝。”韩缜就是这样残暴。一段时间后,恢复待制,知瀛州。


   十一、韩

韩贽,字献臣,齐州长山人(今邹平县东北)。登进士第,至殿中侍御史。因事罢免临江州税,复为侍御史。湖南马氏独立王国,按丁收取税利,连死了的人也不能免,贽上奏朝廷将其除掉,后改职为知谏院,上升天章阁侍制,敢直言弹劾贪官污吏。以正议大士致仕。
贽品德高尚,为官尽职尽责,勇于直言,元祐初年,荐为户部侍郎。享年81岁。
   十二、韩世忠
    韩世忠(1089一1151),字良臣,绥德(今属陕西)人,南宋名将。宣和中以应募入伍,御西夏有功。曾以偏将参与王渊镇压方腊起义。宋金战争起,在河北力抗金军,旋随高宗南下,升至浙江制置使。建炎三年(1129)冬,元术渡江,次年他率八千人乘海船至镇江,扼长江绝其后路,转战至黄天荡(今江苏镇江附近),相持四十八天,兀术大败,封安郡王。绍兴初,被调往福建,镇压范汝为起义。绍兴四年(1134)在大仪(今江苏扬州西北)大破金和伪齐联军。两年后任京东、淮东路抚处置使,开府楚州(今江苏淮安),力谋恢复。秦桧主和,他多次上书反对,斥桧误国。绍兴十一年被招至临安(今浙江杭州),授枢密使,解除兵权,他抗疏反对和议,又以岳飞冤狱,面诘秦桧。高宗唯秦桧之言是听,所言概不被采纳,使世忠不得尽展其才,和议成而宋室去矣,乃自请解职,暮年退隐居西湖,闭门谢客,不言兵部,旧将不与相见,自称清凉居士。死后孝宗追封蕲王,谥忠武。子:彦直、彦朴、彦质、彦古,皆以才见用。长子彦直,字子温,为龙图学士;彦古为户部尚书(《宋史》有传)。
十三、韩肖胄(1075-1150),字似夫,北宋名相韩琦曾孙,徽宗宰相韩忠彦孙子。今河南安阳人,以祖上荫功补承务郎,历开封府司录。赐同上舍出身,除卫尉少卿。寻假给事中使辽。徽宗宣和元年(1119),知相州。高宗建炎二年(1128),知江州。入为祠部郎,迁左司。绍兴二年(1132),迁吏部侍郎。三年,拜端明殿学士,同佥书枢密院事,充通问使至金国。后知温州,绍兴府。宋高宗绍光二十年(1150)八月初九日卒,年七十六,赠宣奉大夫,累赠太师,进封秦王,谥元穆。
   十四、韩溥
    韩溥,京兆长安人,唐宰相韩休裔孙。少年英俊聪敏,能读会写。周显德初举进士,累迁历使府。开宝三年,自静难军掌书记召为监察御史。三迁至库部员外郎,知书州,同判灵州,再转司门郎中。淳化二年因病辞去官职,朝廷应允。博学善辩论,对唐朝各姓氏起源了如指掌,常谈给别人听,人称“近世内谱”。缙绅对他十分推崇。他书法造诣较深,几尺长作品多被人收藏。溥弟韩泊,也是进士及第。
十五、韩驹
韩驹,字子苍,四川仙井监人,从少因文采出众被众人称颂。徽宗政和初年,以献颂召试舍人院,赐进士出身,除秘书省正字。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,请监华州蒲城县市易务。知洪州分宁县县令。后复召为著作郎,校正御前文稿。韩驹看到国家祭祀上所用乐章辞曲非常陈旧,语句繁琐,于是诏三馆士分撰明堂、国坛、方泽等乐曲五十余章,其中多数为韩驹亲自创作。宣和五年(1123)除秘书少监,六年,迁升中书舍人兼修国史。高宗立,知江州。绍兴五年(1135)卒于抚州。赠中奉大夫。韩驹早年学苏轼,蒙苏辙赏识说:“恍然重见储光义。”从此而得名,由人介绍进入仕途,颇为大家赏识。
   十六、韩浩
    韩浩,北宋宰相韩琦之孙,以奉直大夫据守潍洲。建炎二年,金人进攻潍州城,韩浩率领众士卒死守城池,城破战死。
   十七、韩青
    韩青,狄道人(今甘肃临洮)。熙和马步军第六将,随从惟辅宇兰州龛谷砦,被金人所擒获,韩青不为金人所降,破口大骂不绝而死。
   十八、韩滤
韩滤,字仲止,南宋诗人,父韩元吉,祖籍河南开封,南渡后居信州(今江西省上饶),早年因父功而做官,先为平江府居官,后为朝廷内官。一生好诗词,多与知名诗人交往,与赵藩并称“二泉”。人品学问极高,雅志绝俗,清苦自持,50岁辞官归家潜心著书,逝世时66岁。著有《涧泉集》,《涧泉日记》三卷,《涧泉诗馀》一卷。《四库总目提要》
云:“观滤所撰《涧泉日记》,于文章所得颇深。又制行清高,恬于荣利,一意以吟咏为章,平生精力,具在于斯。”
   十九、韩显符
    韩显符,北宋文学家。制造了至道浑仪,明确提到定天极高度的问题,为后世定天极高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做了铺垫。专浑天之学,曾择匠造铜浑仪和候风仪,并以此教授学生观测天象。大中祥符三年(1010),奉诏选择监官或子孙可授浑仪者,举长子监生韩承炬,次子保章正韩承规,主簿杜贻范,保章正杨惟得等以传授其天文学知识。
   二十、韩氏女
    韩氏女,岳州知府韩敏(琦公孙)之女,字希孟,南宋烈女。少聪明,知书达理。开庆元年,大元兵至岳阳,韩氏女十八岁,被兵匪所掠献于主人。韩氏女知难免受侮辱,投水而死,保贞节。三天后,尸体才浮出水面。人们见裙带上有诗:“我质本瑚琏,宗庙供频繁,一朝婴祸难,失身戎马间,宁当血刃死,不作衽席光。汉上有王猛,江南无谢安。长安赴洪流,激烈催心肝。”充分表达宁愿溺水死,不为苟且生的烈性。
   二十一、韩守英
    韩守英,字德华,开封祥符人。初为入内高品,从征河东,数奉诏至石岭关督战,取隆州,迁殿头。久之,以西头供奉官擢奉入内侍押班,迁副都知。战剑门有功,迁西京作坊使,剑门都监。因战功卓著后再迁昭宣使,复领三班。历宣政、宣庆二使、内侍左班都知,领奖州团练使、雅州防御使,入内都知,管勾修国史。书成,进景福殿使、又为延福宫使、复提举诸司库务。卒赠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。
   二十二、韩侂胃
    韩侂胄,字节夫,宋朝宰相忠献王魏国公韩琦曾孙,生于1152年,卒于1207年。侂胄公在宋宁宗时以外戚身份执政十三年,权位居左、右丞相之上,后加封平原郡王,任平章军国事。娶高宗宪圣慈烈皇后妹妹为妻。
侂胄辅佐赵扩登基后,力倡北伐抗金,收复中原,三次申奏秦松祸国殃民,残害忠良岳飞等事实,屡谏宁宗削去秦桧死后的申王封爵,改秦桧号为谬丑,追封岳飞为鄂王。为韩世忠平反昭雪,追封为蕲王。
宁宗继位后重信伪学,侂胄坚决反对,引起宁宗震怒,并下诏禁止,将“庆元党禁”59人贬逐出京城。南宋开禧二年(1206)韩侂胄抗金时,因“庆元党禁”“罢逐理学”埋下祸,加之朝廷内外交困准备不足而兵败。昏庸宁宗向金人求和,金人趁机要挟宁宗“求和必见侂胄人头”。宁宗害怕金报复,遂依史弥远等朝中投降派的主张,密谋将韩侂胄杀害,献韩的首级给金人。
韩侂胄力举抗金,是名族骨气体现,中华名族不屈外敌的一种正气之精神的体现,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的,历史应予肯定。可《宋史》上将他列入秦桧之流的《奸臣传》之中,是不公正的,是颠倒黑白。值得庆幸的是,经过千年的洗礼,史学家们还原了历史本来真面目。今天的《辞海》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》等典籍未将韩伲胄列入“奸臣”之列,而是之以“德大于误”“大节不亏”叙述。
   二十三、韩熙载
    韩熙载(902一972),字叔言,五代十国南唐官吏,青州人。后唐同光进士。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国。南唐李昪时,任秘书郎,辅太子于东宫,李璟即位,迁吏部员外郎,史馆修撰,兼太常博士,拜中书舍人。交泰元年(958),韩熙载拜户部侍郎,充铸钱使,为朝廷铸铁钱。后升任兵部尚书,勤政殿学士承旨。韩熙载博学,善文,史称“制造典雅,有元和之风”·工书法,与徐齐名。卒后追封为右仆射同平章事,溢“文靖”。有《定居集》,《拟议事》《格言》等,今皆佚失。《全唐文》《全唐诗》《全唐诗外编》等存有其诗文。
韩熙载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人物,见识学问都有许多独到之处,但后主李煜却不想有所作为,韩见大势已去,于是纵情于清歌艳舞之中,留下许多千古艳话。
   二十四、韩通
    韩通,山西太原人、后周将领,又称“韩瞠眼”。先仕后晋,后仕北圆,在柴荣时期屡建奇功,官至检校太尉,同平章事,充侍卫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。柴荣驾崩后,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,韩通打算组织军队抵抗,被王彦升所杀。赵匡胤登基后,追赠其为中书令。
韩通少年应募从军,因身强力壮,作战勇敢,被提拔为骑军队长。因随刘知远屡建战功、官加检校左仆射。乾佑元年(948),后汉隐帝继位、韩通升为奉国指挥使。跟郭威讨叛逆,因功升任天雄军马都校。显德年间。韩通“夜宿古寺,昼披荆棘”,既御契丹,又伐后蜀,战功显赫、历任检校太傅、待卫马步军都虞侯、归德军节度等、直至兵变被王彦升杀害。
   二十五、韩崇训
    韩崇训(955一1010),字知礼,北宋大将军。宋开国重臣韩重赟之子。以萌补供奉官,迁西京作坊副使,出为澶州河南北训巡检史。雍熙四年(987)。夏州知州安守忠战败于王亭镇,崇训领命增援将李继迁打败、改任夏州监军。不久被调离西北,咸平元年又赴西州任知州,次年改任邮州知州。咸平四年参与抗辽战争,任行营铃辖。咸平六年,升为枢密都承旨。景德三年(1006)升为检校太傅,签署枢密院次长官,次年八月以患眼疾辞官退职。
   二十六、韩崇业
    韩崇业(962—1003),字继源,韩重赟次子,以荫补供奉官,选云阳公主为妻,驸马都尉。得罪秦王延美被免职,除去驸马之号贬至房陵。延美死后,起为静难行军司马。雍熙三年,授予州刺史。真宗初年开始进入朝廷任职,改左屯卫大将军,领高州团练使,咸平五年十月卒,时年41岁。
   二十七、韩彦直
    韩彦直,字子温,韩世忠长子,龙阁学士,南宋尚书。受家庭影响,具有强烈忠君报国思想,聪明能干,极富才华。绍兴十八年(1148)考中进士,随后在京城和地方上担任各种官职,工作出色,成绩斐然。彦直当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时,军队训练有素,战斗力极强。在温州时,亲授战士韬略,很快打败了为非作歹的海盗及匪首,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。
他于淳熙年初出使金国,在任使节期间,坚贞不屈,不被敌国利诱,大义凛然,视死如归。使金国人十分钦佩,期满归国,金国人以礼相送。晚年潜心文学,著有《水心镜》一书,此书史料价值很高。死后皇帝赠其爵蕲春郡公。
   二十八、韩纲
    韩纲,韩亿长子,北宋尚书员外郎。先祖为真定灵寿人后徙开封雍丘。庆历年中,知光仕军,性苛急,不能安抚士卒,引众士卒愤怒,欲杀韩纲。韩纲带妻儿由城墙沿绳索而下逃跑。纲坐弃城除名,编管英州。
   二十九、韩综
    韩综(1009一1053),字仲文,开封人。韩亿子。仁宗朝进士。历开封府推官,迁三司户判官。出知滑、许、袁州。累升刑部员外郎、知制诰。皇佑五年卒,年四十五岁。
   三十、韩维
    韩维(1017一1098),字持国,开封雍丘(今河南杞县)人。韩亿子,以父荫封官,父死后闭门不仕。仁宗时由欧阳修推荐知太常礼院,不久出通判泾州。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。英宗即位,召开同修起居注,进知制,知通进银台司。神宗熙宁二年(1069)迁翰林学士,知开封府。哲宗即位,召为门下侍郎,一年出知邓州,改汝州,以太子少傅致仕。绍圣二年(1095)定为元佑党人被谪。元符元年卒,年82岁。
   三十一、韩宗武
    韩宗武,字文若,原籍河北灵寿人,徙雍丘(今河南杞县)。韩亿孙子,韩缜之子,进士第。徽宗即位,为秘书丞。因乃上疏谏言耿直,遭人嫉妒,常令俟谏官员阙即用之。官累太中大夫。年八十二岁。有《南阳集》传世。
   三十二、韩寿
    韩寿,字德真,韩暨曾孙,西晋开国功臣贾充女婿。南阳堵阳人。《晋书》上说他是个大帅哥。凭借自己同妻幽会偷香故事,填曲《偷香》夺冠而闻名。欧阳修《望江南》词:“江南蝶,斜是日一双双,身似何郎全传粉,心如韩寿爱偷香。天赋与轻狂。微雨后,薄翅赋烟光。才伴游蜂来小院,又随飞絮过东墙。长是为花忙。”写的就是韩寿同上司女儿贾午幽会,贾午偷来父亲西域进贡奇香赠他的故事。
   三十三、韩川
    韩川,北宋陕川人,字符伯,进士及第任开封府推官。后升任殿中侍御史,再改任集贤校理,知颖州。不久,进朝任侍御史,枢密都承旨,中书舍人和吏部、礼部侍郎、官级从三品,后以龙图阁待制复任颖州知州。不久改任虢州知州,后因事贬坊州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1),官复原职,历任青、襄二州知州,卒于任上。
   三十四、韩晋卿
    韩晋卿,字伯修,密州安丘人。以《五经》中第,任肥乡、嘉兴主簿。后曾任平城令,通判应天府,知同州,寿州。在职明审决断,干练有政绩,甚有名声。升任刑部郎中,入为大理卿。正直敢言,甚为神宗赞许,疑难案,令其决断。卒年六十四岁。
   三十五、韩公裔
    韩公裔(1092-1166),字子扆,开封人。初以三馆吏补官,掌韦贤妃阁笺奏,寻充康王府内知客。元佑后迁武功大夫、贵州防御使,又迁至广州观察使、提举佑神观,公裔给事藩邸三十余年,恩宠优厚。卒年七十五,赠太尉,谥恭荣。公裔律身稍谨,不植势,不市恩,又敢与黄潜善,秦桧异,斯亦足取云。



 



中韩会二维码
备案/许可证号: 渝ICP备2022003722号-1 渝ICP备2022003722号-2
中华文化促进会韩武子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