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文化交流 >韩氏活动
弘扬传统文化 建设文化祠堂
作者:韩茂畴   时间:2022/5/18 17:58:00    来源:    阅读次数:2233

弘扬传统文化  建设文化祠堂

——海南韩氏大宗祠文化建设侧记

祠堂是人们祭祀祖先、贤哲或神灵的地方,它承载着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的印记,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、广博浩瀚的古代文明最精华的一部分。中国祠堂的功能,一是宗族子孙缅怀、祭祀祖先的场所,又是祠堂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之地。

祠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、丰富多彩、兼容并包的普遍属性,同时又带有不同姓氏产生、发展的历史印记,具有特殊性。弘扬祠堂文化,既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,又要展现本姓氏历史文化的个性化元素。弘扬海南韩氏的祠堂文化,重点是展现“昼錦精神”这一独特的文化元素。

海南韩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,至今已有约五百年历史。期间历经岁月侵蚀、战火摧残,曾多次毁损,又经我韩氏宗族各时期的有识之士、族中贤人奔走呼号,慷慨解囊,集腋成裘,屡毁屡建,才保留并扩建到如今的规模和盛况,给韩氏后昆留下一个慎终追远、思源报本、敦宗睦族的场所。历代对宗祠有贡献的乡贤功德无量!

海南韩氏大宗祠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。

第一阶段:从明朝始建至新中国成立,历四百多年。宗祠始建后,经乾隆年间重修,1939年日寇侵琼后毁于战火,1949年合族重修。这个时期祠堂的规模较小,主要功能是传统祭祀,规模也不大,仅限于以锦山为主的县内宗亲参与。祭祀由顕卿公各支系宗长轮流执掌。

第二阶段:新中国成立后至1993年,历四十余年。海南解放后,韩氏宗祠的土地及附属设施由政府接管,安排给政府部门作为办公、经营场所,虽每年保持常规性祭祀活动,香火不断,但鉴于所有权变更和场地局限,祭祀规模更小。

第三阶段:1993年政府将韩氏宗祠璧还我族之后至今,历三十年。这个阶段是韩氏宗祠发展最为迅速和兴旺的时期。宗祠的地域、建筑物面积不断扩大,主要是祠堂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,文化品位有了很大的提升。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,一是韩氏宗祠有了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“海南韩氏宗祠理事会”;二是动员了国内外顕卿公后裔,举全族之力扩建宗祠及附属设施;三是重视以韩氏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祠堂文化建设,使宗祠的功能由过去的祭祀为主向祭祀加文化传承转变。

1995年,在韩氏宗祠回归之后,理事会首先发动宗亲对宗祠、祖墓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,并在宗祠各个门口装饰了对联,每一副对联都有特定的历史典故,隐藏姓氏特征的厚重文化。如顕卿公祠大门联“章台柳诗才子笔,夜照白图匠心功”,典指唐代常常画马著名画家韩干和诗人韩翃;昼錦堂门联“文明气运参天地 ,殿墨万年贯古今”典指唐代文学家韩愈;大宗祠正门联“显仕高登光昼锦,卿云广庇耀南阳”是藏头联,概括了渡琼始祖显卿公一生的功绩;正门右侧门联“輨輨光锁千门日,赫赫名标五色云”典指韩琦公高中事:《宋史 • 韩琦传》:“ 琦风骨秀异,弱冠举进士,名在第二。方唱名,太史奏曰下五色云见,左右皆贺。”;左侧门联“金石文章空八代 ,江山姓氏著千秋”典指韩愈,后世称韩文公“文起八代之衰,道继天下之溺”。如此蕴含着韩氏历史文化内涵的楹联比比皆是,此处不一一介绍。

2010年,第四届世界韩氏恳亲会在文昌锦山韩氏大宗祠举行,来自世界各地700余位韩氏宗亲参加,翻开了海南韩氏与国内外韩氏血脉联谊和文化交流的新一页,也让海南韩氏扩大了文化视野。

2013年,在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、原文昌县人大主任韩培光宗长的倡议下,海南昼錦福利事业促进会积极与泰国、新加坡、香港等地韩氏宗亲联系协商,决定重建韩靖康公馆。侨居泰国、新加坡、香港的海南韩氏宗亲和国内顕卿公后代慷慨解囊,集腋成裘,筹集了三百余万元,在文城孔庙文化园“废公祠”原址重建“韩靖康公馆”,2015年竣工。三层高的韩靖康公馆一层大厅被辟为“韩氏文化展览厅”,展示“韩氏起源”、“废公像及简介”、“韩氏名人”、“各地韩氏宗祠”等历史文化内容。这是海南韩氏首次对族史文化的全面展示,开创了祠堂文化建设的先河。

2017年,在第四届理事会韩春元理事长等宗亲的倡议建设韩氏大礼堂,得到韩平元、韩子劲、韩敏等宗长鼎力支持,他们捐助巨额资金启动工程建设。宗祠继而发动海内外韩氏宗亲慷慨集资,共筹集一千万元,建成韩氏大礼堂(含两幢公寓楼),于2018年10月竣工。韩氏大礼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,建筑风格独树一帜,古今珠联,中西合璧;礼堂正面门廊采用四根十米整条实心花岗岩石柱支撑;室内壁画,传承文昌民居的传统彩绘技法,既有韩氏文化元素,又有本土山水风光,描绘技术精良细腻,风光人物栩栩如生,文化底蕴深邃厚重;大厅展示韩氏各地宗祠风采,记录琼韩繁衍迁徙之踪迹;文化书法作品出自韩氏子弟辉定之手,功底深厚;整座大礼堂雄伟壮观,大气磅礴,彰显了巍巍八百余年琼韩基业之恢宏气势。

建筑是无言的凝固的文化,海南韩氏大宗祠建成后,使礼堂成为韩氏会议、庆典场所,还可以增强祖业的造血功能。

2019年,第五届理事会在韩平元理事长策划、领导了大宗祠的修缮装饰工程。将顕卿公祠主殿进行装修升格,塑顕卿公坐像,置铜鼎,重修惠公祠,将整个祭祀区粉刷一新。

同年,为了弘扬昼錦精神,理事会仿安阳韩魏公祠内的“三绝碑”,在宗祠昼錦堂前竖立“昼錦堂记碑”。昼錦堂是海南韩氏之远祖、北宋三朝宰相韩琦于宋仁宗至和二年(公元1055年)以武康节度使职荣知相州,建昼錦堂作为文人雅士谈事论道之所。大文豪欧阳修亲撰《昼錦堂记》,赞韩琦“至于临大事,决大议,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事以泰山之安。可谓社稷之臣也”。安阳韩魏公祠现保存的《昼錦堂记碑》,碑文为政治家、时任参知政事欧阳修所撰,北宋书法家、礼部侍郎蔡襄书丹,尚书刑部郎中邵必题写碑额,史称“三绝碑”。

韩琦辅朝报国,忠于社稷,关爱庶民,不图荣华富贵之精神也成为昼錦精神的核心。昼锦堂已成为韩琦后裔祠堂之堂号。在韩氏大宗祠立“昼錦堂记碑”,就是为了纪念先祖的功德,学习其精神,传承其文化精髓,此碑为韩氏宗祠增色不少。

海南韩氏八百余年瓜瓞绵延,簪缨不断,人才辈出。为了激励后昆,理事会于2022年启动“韩氏祠堂文化建设”项目,包括韩氏先祖简介、韩氏进士碑、韩氏名人、对祖祠有重大贡献先人简介等内容。其中,“韩氏先祖”栏介绍了韩琦、韩嘉彦、韩诫、韩仿胄、韩縉选、韩顕卿、韩废等七位直系先祖;为韩俊、韩锦云、韩捧日、韩南辉、韩㥽等五位“韩氏进士”立碑介绍;“韩氏名人”主要为宋耀如、宋庆龄立半身铜像;“对宗祠有突出贡献先人”主要介绍了历代为修缮祖祠有重大贡献的韩汉英、韩鹏如、韩文宏、韩程训、韩泰畴、韩应民等先人事迹。

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近三十年来,韩氏宗祠的文化建设从未间断,历届理事会都在积极推进,未曾有所放松。第一届理事会韩群元(泰国)、韩泰畴(泰国)、韩培光宗长,第二、三届理事会韩杨光宗长,第四届理事会韩春元宗长等都做出了很大贡献。尤其是第五届理事会在韩子劲大宗长领导,韩平元理事长、韩敏监事长的积极推动和亲力亲为下,祠堂文化建设的力度、广度、深度大为加强,效果最为显著。

建设文化祠堂是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公益事业,仅靠宗祠理事会的力量肯定不够,更要全族参与。2010年之后,海南韩氏陆续成立了四个民间文化机构,遵循着建设文化祠堂的宗旨,寻找各自的发展特色,开始了扎实的文化建设之旅。

2012年,海南省昼錦福利事业促进会经海南省民政厅批准成立。文昌市顕卿文化研究会、海南顕卿文化教育基金会、海南韩氏爱心基金会也相继成立。这些机构凭借组织的影响力募集资金,开展族史文化研究、奖学奖教、帮扶助困等文化活动。

建设文化祠堂的终极目的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,而弘扬和传承需要挖掘祠堂文化的内涵,凝练祠堂文化的精髓,记录祠堂文化延续和发展,当然更需要载体。在这方面海南省昼錦福利事业促进会有很多有用的实践和尝试。促进会以韩氏文化研究为宗旨,广泛搜集史料编辑了《昼錦之光》、《韩靖康公馆建设纪念册》等画册;2018年又编辑了《昼錦精神耀千秋——昼錦历史文化通俗读本》。以图文并茂的形式,让韩氏宗亲了解韩氏历史,知道自己是谁,自己从哪来,自己的先祖有何功德等。循序渐进地使韩氏历史文化得到了弘扬和传承。

海南韩氏宗祠第四、五届理事会还编辑画册,记录本届理事会重要族务活动,表彰为宗族事务有突出贡献的宗亲,树立敬宗睦族榜样。

海南顕卿文化发展基金会自成立后,在韩氏宗亲、韩氏企业家中募集基金二百余万元(之后每年都有临时募捐),每年八月都举行奖学活动,奖励当年高考成绩优异的韩姓学子和优秀的韩姓教师,对韩姓困难学子还给予资助;为了培养年青一代敬宗睦族的情怀,基金会要求受奖学子必须参加拜祖仪式,培养对祖先的敬畏之心;物质奖励虽然必要,但精神文化的熏陶更重要。有时,基金会还聘请熟悉韩氏历史的宗亲给受奖学子作文化讲座,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,培养他们了解祖先,了解族史,从而培养对祖先、对父母、对长辈的感恩情怀。

海南韩氏爱心基金会是理事会下设机构,接受爱心人士和韩氏企业家捐款作为基金,专为伤病或受灾严重的宗亲提供爱心资助。据统计,2020至2021两年间,共资助(含春节慰问)金额35,1万元,受助宗亲35人。

在近四十年全族人的不懈努力下,韩氏祠堂的文化建设取得显著的效果,文化祠堂初具规模,包括显性的祠堂文化和隐性的祠堂文化文化两种样态。

显性的祠堂文化是物质层面的、是可见的。如祠堂的建筑、设备及场地环境等。通过几代韩氏宗亲的努力,韩氏宗祠已初具规模:祖祠祭祀区、礼堂议事区、广场休闲区三位一体,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,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韩氏大宗祠文化园区。

隐性的祠堂文化则是指韩氏人在祖先的思想、功德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慎终追远、敬祖孝亲的品德和精神力量,它隐藏在人的思想里,铭刻在骨子里,但却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。

韩氏宗祠从明代始建至今,每块砖每片瓦,每根木料每根钢梁,都是韩氏人不计报酬慷慨奉献的,在近十年尤其为最。仅以重建靖康公馆为例,韩氏宗亲捐资者多达两千多人,集资三百余万;建设韩氏大礼堂捐款者达九百七十五人,集资近一千万。韩氏宗亲捐资作祠堂公益,多者可达数百万元,少的只有百十元。数量的大小只能说明人的能力不同,但为祖宗事业奉献的心意和精神却是相同的;更有历代那些不辞劳苦,为宗族事业亲力亲为、又出钱又出力甚至顶着误会的宗长们,值得我们全族人的尊敬!

如今,愿意为宗族事业奉献的宗亲越来越多,可以说是蔚然成风。只要有宗族的公益事业,大家都一呼百应,踊跃输将。这就是祠堂文化熏陶的结果,这就是文化的力量。

任重而道远,韩氏广大宗亲将为建设名副其实的文化祠堂而不断努力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韩顕卿公第二十七世孙  韩茂畴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2年4月7日

 

 



中韩会二维码
备案/许可证号: 渝ICP备2022003722号-1 渝ICP备2022003722号-2
中华文化促进会韩武子文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